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病人以口头形式表示死后捐献器官的承诺有效
释义
    病人以口头形式表示死后捐献器官的承诺无效,因为如果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病人捐赠器官的,需要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承诺;
    如果是病人死后其家属将其器官进行捐赠的,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的捐赠承诺是无效的。
    一、遗体捐赠有什么要求和手续
    根据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有关规定,遗体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公民生前有决定自己死后遗体捐献或者不捐献的权利。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捐献、摘取该公民的人体器官;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此外,我国江西、山东、上海、重庆等省市还出台了本地的《遗体捐献条例》,可以参考。
    二、诈捐是不是犯法的
    诈捐是违法的,但不构成犯罪。诈捐是指在公益捐赠场合承诺捐赠而不履行,在这个过程中捐赠人已经获得了名誉,却不履行捐赠义务,因此可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违法但不是犯罪,受赠单位或个人能够启动民事诉讼主张权利。如果不是公开场合承诺的捐赠属于口头承诺的单方面行为,不履行就是放弃捐赠,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三、捐赠遗体的条件
    捐献人体器官的公民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公民捐献其人体器官应当有书面形式的捐献意愿,对已经表示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意愿,有权予以撤销。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捐献、摘取该公民的人体器官;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条,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无偿捐献其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利诱其捐献。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据前款规定同意捐献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订立遗嘱。
    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决定捐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9 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