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当贷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与实际操作中的利率不一致时,双方应当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如果无法协商一致,可以请求仲裁或者提起诉讼。根据合同法和民法典相关规定,合同双方应当信守诚实信用、平等自愿原则,合同约定的内容应当合法、公平、合理。如果贷款合同中的利率条款被认为不符合上述原则,可能被视为无效。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十一条、第二十六条:各方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应遵循自愿、平等、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应当具有合法、公平、合理的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千四百一十五条: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无效的情形之一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贷款人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浮动幅度,未经借款人同意,单方面提高利率的,该条款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