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我国休假的种类包括法定节假日、婚假、丧假、产假、带薪年休假、探亲假、休息日、事假、病假等。其中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假、丧假、年休假等假期,用人单位应支付正常工作的劳动报酬。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