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骨裂的级别划分 |
释义 |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需等伤情稳定后及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以便获得赔付。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在60天内作出,并可延长30天。如对结论不服,可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申请。骨裂鉴定需进行伤残鉴定,一般构成九至十级伤残,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划分。该标准考虑了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医疗护理依赖程度、社交和心理因素等综合因素。 法律分析 骨裂的伤残级别做过伤残鉴定才知道,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需等到伤情稳定后,在此法律没有给出具体期限,伤情稳定后及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有利于进行赔付。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申请,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骨裂鉴定为几级伤残骨裂鉴定为几级伤残,需要进行伤残鉴定来确定伤残等级。一般骨折构成九至十级伤残。除了工伤致残外,其他造成伤残的,适用于《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本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从一级(人体致残率100%)到十级(人体致残率10%),每级致残率相差10%。《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依据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综合判定致残程度等级。 结语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在伤情相对稳定后应及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以便获得相应的赔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并及时送达申请单位和个人。如果对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申请。骨裂的伤残等级需要进行伤残鉴定来确定,一般骨折构成九至十级伤残。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每级相差10%。该标准综合考虑了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医疗护理依赖、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等因素,以综合判定致残程度等级。及时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有利于确保合理的赔偿。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