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法律分析:     营业外支出是指除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等以外的各项非营业性支出。如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企业发生各项营业外支出时,记入这个账户的借方;期末结转损益时,从贷方转入“本年利润,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做如下分录,借:营业外支出,贷:银行存款等。月末结转营业外支出时,分录为,借:本年利润,贷: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除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等以外的各项非营业性支出。如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为此,要设置“营业外支出”账户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核算。企业发生各项营业外支出时,记入这个账户的借方;期末结转损益时,从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十条 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