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敲诈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怎么确定? |
释义 | 非法占有目的是敲诈勒索罪主观方面的必备要素,“非法占有目的”分为两个部分,只有二者结合,才能认定具有敲诈勒索罪的“非法占有目的”。首先,要查清楚索要钱财的依据是什么,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是否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其次,要查清楚索要的内容及金额。 一、口头敲诈勒索如何举证? 根据相关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口头敲诈勒索的举证方式主要有:1、保留敲诈勒索的语音信息,如语音通话录音等;2、寻找一位知道你被口头敲诈勒索这一情况的知情人,请他为你作证;3、收集证据证明对方对你进行了威胁,并且威胁的目的是获得利益。对方口头敲诈勒索是否构成犯罪,要结合具体情节和敲诈的数额确定。我国司法解释规定,涉案金额2000元至5000元以上的就属于追诉标准。不构成犯罪的,可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 二、对方酒驾私了之后反过来告我敲诈怎么去处理 对方酒驾私了之后反过来告敲诈的,应当积极搜集证据证明自己不存在敲诈行为,并积极委托律师处理,否则涉案金额一旦达到立案标准将涉嫌犯罪。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 三、什么情形下敲诈勒索罪判死刑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敲诈勒索罪的处罚上限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敲诈勒索罪最重刑罚为有期徒刑,而并不是死刑。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也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或其他权益。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对其强行索要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为了追回自己的合法债务而对债务人使用了威胁手段,由于其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能构成本罪。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