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二审判决被告不服上诉状 |
释义 | 法律分析:应当通过法院通知。刑事案件,被害人不服的,可以向检察院申诉,最重要的是结合事实定罪,不能凭感觉定罪。对于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若当事人一方不服判决的话,那么此时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上诉,一般就是收到法律文书起15日内。一审原告与被告都不服裁判,全部上诉,二审会确定其中一人是上诉人,另一人是被上诉人,然后正常审理案件 一、离婚败诉后多久能上诉 离婚诉讼案件中,如果一方起诉离婚,另一方不愿意离,而原告方又无法证明感情确已破裂,亦无法定离婚理由的,一般法院会判决不准离婚。一审败诉后对于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所以,原告方或者被告方可以在收到一审判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提出上诉的,应当向原审法院提交上诉状,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上诉状副本。如果上诉人直接向二审法院提交上诉状的,二审法院在收到上诉状的五日内移交原审法院。原审法院在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后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二审法院。因此,离婚败诉的,上诉期限为收到一审判决之日起十五日。 二、上诉的提起条件 第一,必须有法定的上诉对象。法定的上诉对象,是指依法可以上诉的判决和裁定。可以上诉的判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审理的第一审判决;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审,人民法院重审后所作出的判决。可以上诉的裁定有:人民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的裁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管辖异议作出的裁定;驳回起诉的裁定。适用特别程序审理作出的判决和裁定,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和裁定,中级以上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二审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不得提起上诉。 第二,必须有法定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上诉人,是指提起上诉的一方当事人。被上诉人,是指与上诉人的上诉请求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双方当事人和第三人都提出上诉的,均为上诉人。在共同诉讼中,普通的共同诉讼人各自可独立行使上诉权,其上诉行为只对自己有效,不及于其他共同诉讼人。必要共同诉讼人可以全体提起上诉,也可以一人或一部分人提起上诉,其中一人提起上诉,经其他共同诉讼人同意的,对全体发生效力。如果适用必要共同诉讼“有利原则”,则因为上诉行为一般是有利于共同诉讼人的行为,其中一人的上诉行为无须经全体同意也对全体发生效力。 第三,必须在法定的上诉期内提出上诉。《民事诉讼法》第164条规定了上诉期间,即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间为15日,对裁定不服的期间为10日。期间从裁判文书送达之日起计算。当事人各自接受裁判文书的,从各自的起算日开始计算。有一人的上诉期间没有届满,就仍然处于上诉期间之中,当事人都可以上诉。应当注意,必要共同诉讼的场合,上诉期间以最后一个收到裁判文书的共同诉讼人的上诉期间来计算。普通共同诉讼的场合,分别计算各共同诉讼人的上诉期间。 第四,必须提交上诉状。当事人提起上诉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状,当事人口头提出的不能视为上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65条的规定,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第五,关于上诉利益。所谓上诉利益是指上诉启动第二审程序的必要性。与诉的利益这一概念具有相同的价值,目的在于防止程序的无益实施。判断上诉有无必要的抽象标准为有无消除原裁判造成的不利。对于原告而言,如果原审裁判满足了诉讼请求,则原告就没有上诉利益。对于被告而言,如果原审裁判满足了被告要求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请求,则被告对该裁判没有上诉利益。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法上均没有明确规定上诉利益为上诉的合法要件,但学说和判例均承认上诉利益为上诉的合法要件。我国民事诉讼法也没有明确上诉利益为上诉的合法要件,理论上一般也不涉及这一问题。探究原因,这也许是因为实践中,当事人提起上诉通常都是对原裁判不服,只要不服就应该启动上诉审程序。实际上,当事人对原裁判不服也并非都是实质上的,也有可能仅仅是对判决书表述或理由的不服。尽管这种情形并不多见,无理由的上诉更是少见,但从细化规范、精致运行诉讼程序、精算诉讼成本的角度来看,上诉利益的探究和规范依然是有意义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