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被告有权保护自己的隐私,媒体公开被告人的隐私信息可能构成侵犯隐私权,但具体要求视情况而定。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公民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3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公开、非法提供、买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41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网络运营者泄露、篡改、毁损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针对媒体公开揭露被告人的隐私信息,可以采取以下回应措施: 1.在第一时间联系媒体,要求撤下相关报道或删减相关内容。 2.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如果隐私信息已经造成损害,可以依法向有关部门提起诉讼,并要求相应的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