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判断程序公证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释义
    判断程序公证的基本原则有:(1)独立性原则;(2)回避性原则;(3)公开性原则。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有权申请其回避:(一)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活动的;(二)索取、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三)违反规定会见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诉讼代理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代理本案的;(五)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借用款物的;(六)有其他不正当行为,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
    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一、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二、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三、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四、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法治就是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是对人治的否定。五、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
    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平等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遵守法律和政策原则】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我国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程序正当是当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遵守程序
    程序正当是当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它要求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不得违反包括回避、公开等规定,保证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公权力的侵害。包括以下几个原则:1、行政公开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公开,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2、公众参与原则。行政机关作出重要规定或者决定,应当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特别是作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利的决定,要听取他们的陈述和申辩。3、回避原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民法典中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有以下这些: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该内容由 闫璨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1: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