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网络谣言和诽谤的取证与处理指南 |
释义 | 网络造谣定罪,情节严重者以诽谤罪处罚。情节严重的标准包括:信息被点击、转发次数达到一定数量;造成严重后果;曾受行政处罚且再次造谣;其他严重情节。取证可通过截图、调取后台数据、书面证据、录音视频和证人证言。维权方式为报案并保存证据,公安机关依法调查处理。在办案过程中,公安机关将通知报案人相应情况。 法律分析 一、网络造谣如何定罪 网络造谣,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对造谣者以诽谤罪定罪处罚。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网络诽谤如何取证 网络诽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取证: 1.如果是在网络上进行诽谤,可以将诽谤内容截图下来作为证据; 2.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从网站的后台调取数据; 3.还可以有书面证据、录音视频等证据; 4.证人的证言。 三、网络诽谤如何维权 网络诽谤的维权方式是: 1.公民如遇到网络诽谤,可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后向辖区公安机关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在此期间,报案人可向受案单位咨询办理情况。 2.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公安机关将依法通知报案人相应情况。 拓展延伸 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与打击措施 网络谣言的传播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损害了个人和机构的声誉,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针对网络谣言,法律界制定了相应的责任和打击措施。 首先,根据我国法律,网络谣言的发布者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如诽谤罪、编造、散布虚假信息罪等。同时,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删除、屏蔽谣言信息,并协助调查取证。 其次,针对网络谣言的打击措施包括加强监管和加大打击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建立健全的举报机制,迅速处理谣言信息。同时,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提高自动识别和过滤谣言的能力,减少谣言的传播。 此外,加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媒体的监督也是打击网络谣言的重要手段。公众应提高辨别谣言的能力,不盲信、不传播谣言,媒体应加强事实核查,及时辟谣,减少谣言的传播范围。 综上所述,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与打击措施是多方面的,需要法律、技术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力,才能有效地打击网络谣言,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结语 网络造谣行为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和社会秩序,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情节严重的网络造谣行为,可以以诽谤罪定罪处罚。此外,网络诽谤的取证可以通过保存截图、调取网站数据、收集书面证据、录音视频等方式进行。对于受到网络诽谤的公民,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存相关证据,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为了打击网络谣言,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并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媒体的监督,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力,才能有效地打击网络谣言,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