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物二卖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 |
释义 | 一物二卖合同有效性问题:先行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确认所有权已转移,未受领交付但先行支付价款的买受人请求履行合同义务,未受领交付也未支付价款但依法成立在先合同的买受人请求履行合同义务,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签订买卖合同时的胁迫认定:以将要发生的损害相威胁或实施不法行为迫使对方签订合同,被迫签订买卖合同应积极维权并可报警。 法律分析 一、一物二卖合同是否具有效力 1、一物二卖合同是否具有效力的问题详情如下: (1)先行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确认所有权已经转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均未受领交付,先行支付价款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均未受领交付,也未支付价款,依法成立在先合同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合同履行的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二、签订买卖合同时怎么才算胁迫 1、以将要发生的损害相威胁,而使他人产生恐惧后签订合同的,例如威胁他人说不签合同将对其或其家人进行殴打,甚至谋害,而迫使他人签订的合同; 2、例如以向社会大众披露他人隐私要挟而签订的合同,或直接实施不法行为,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人为的损害和财产的损害,而迫使对方签订的合同。如直接殴打他人直至他人签订合同,可见,认定是否被迫签订买卖合同,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对方是否采取了威胁恐吓的方法,使你签订你不想签订的合同,遭遇被迫签订买卖合同,应该积极起诉维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报警。 结语 根据以上问题和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合同履行的原则,当事人应全面履行义务,并遵循诚信原则。在签订买卖合同时,若存在胁迫行为,如威胁、恐吓或实施不法行为等,导致对方被迫签订合同,应积极维权,甚至报警。法律保护被迫签订合同的当事人的权益,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买卖合同 第六百一十七条 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据本法第五百八十二条至第五百八十四条的规定请求承担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买卖合同 第六百三十四条 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数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支付到期价款的,出卖人可以请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请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章 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第五十一条 合同标的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货人签收时间为交付时间。合同标的为提供服务的,生成的电子凭证或者实物凭证中载明的时间为交付时间;前述凭证没有载明时间或者载明时间与实际提供服务时间不一致的,实际提供服务的时间为交付时间。 合同标的为采用在线传输方式交付的,合同标的进入对方当事人指定的特定系统并且能够检索识别的时间为交付时间。 合同当事人对交付方式、交付时间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