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 | 农村老人去世后土地是否算遗产? |
| 释义 | 农村老人的土地不属于遗产,但继承人在承包期限内可以继承土地使用权。遗产包括个人合法财产,如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林木、牲畜、文物、生产资料、知识产权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法律分析 在农村老人留下的土地不属于遗产。但在土地承包期限内,继承人可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遗产包括: 1、公民的合法收入。包括从事体力、脑力劳动所得收入,股票、红利、接受的嘉奖等;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房屋包括自用房、出租房、闲置房、营业用房等;储蓄包括在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生活用品包括家具、家电、图书、电脑、车辆等;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包括古董、字画、图书、收藏品等;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农具、建材、农作物、矿藏等;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典权,债权等。 拓展延伸 农村老人去世后土地继承权归属问题解析 农村老人去世后土地继承权归属问题涉及到遗产继承和土地法律规定的复杂性。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农村老人去世后,其土地可以作为遗产进行继承。然而,具体的归属问题需要根据当地土地制度和法律规定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土地继承权会根据法定继承顺序分配给合法继承人,如配偶、子女等。但是,如果老人在生前进行了土地赠与或者设立了遗嘱,那么土地继承权的归属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当地政策,以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 结语 农村老人去世后土地继承权归属问题涉及到遗产继承和土地法律规定的复杂性。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土地可以作为遗产进行继承,但具体归属需遵循当地土地制度和法规。解决此问题需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二条 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