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法律分析:当一份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时,当事双方可以通过诉讼解决争议,法院最终做出的判决是需要被执行的。在执行过程中,执行人需要了解判决书的内容,并根据判决书确定执行程序、执行标准和执行时间。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执行人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查封、冻结、拍卖等手段进行执行。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一条 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合同纠纷案件,可以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方式制定、修改合同条款。自动续期条款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并且约定的续期期限不得超过原合同期限。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 判决书应当明确标明诉讼请求、事实、理由、判决结果以及发生法律效力日期等。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 判决应当自宣告当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九条 判决被执行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履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的,执行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采取强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