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家庭姓氏如何传承?
释义
    《民法典》规定子女的姓氏可以随父姓或随母姓,体现了男女平等原则和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的规定。确定子女的姓氏应由夫妻平等协商,成年子女有权自主选择姓氏,而未成年子女的姓氏由父母决定。
    法律分析
    子女的姓氏如何确定?《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性。”这是在消除了夫权,破除了男尊女卑的封建习俗,确立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作出的规定,长期以来,子女被视为是父系家族的血脉和后代,子女的姓氏被规定从父姓。子女是随父姓还是随母性,宪法、民法等相关法律都没有作明确的规定,只有民法典规定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因此,确定子女的姓氏,应由夫妻平等协商而定,这是体现《民法典》“男女平等”原则,体现《民法典》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的规定。《民法典》第九十九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因此,子女成年后,可以自己选择随父姓还是随母姓,甚至可以决定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未成年子女是无民事行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只能由父母协商决定其姓氏,自己无权对自己的姓氏作出选择。
    拓展延伸
    如何选择子女的姓氏?
    选择子女的姓氏是一个个人和家庭的决策。有几种常见的选择方式。首先,可以选择父亲或母亲的姓氏作为子女的姓氏,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其次,也可以将父亲和母亲的姓氏合并,创造一个新的姓氏,以体现家庭的独特性。另外,有些家庭选择让长子或长女继承父亲的姓氏,以保持家族血脉的延续。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重要的是要与伴侣充分沟通和协商,尊重彼此的意愿和家庭价值观。最终的决策应该是对双方都满意并能够给予子女一个身份认同感的选择。
    结语
    子女的姓氏由夫妻平等协商决定,体现了《民法典》的男女平等原则和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而《民法典》第九十九条则规定了公民的姓名权,成年子女可以自行选择随父姓还是随母姓,甚至决定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对于未成年子女,父母应协商决定其姓氏。选择子女的姓氏是个人和家庭的决策,重要的是要与伴侣充分沟通和尊重彼此的意愿,以给予子女一个身份认同感的选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七十条 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享有平等的监护权。
    父亲死亡、无监护能力或者有其他情形不能担任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的,母亲的监护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二十九条 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三条 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由兄、姐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30 8: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