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未涉及科学技术活动核心取消几年
释义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未涉及科学技术活动核心关键任务、约束性目标或指标,但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对违规单位取消2年以内(含2年)相关资格,对违规个人取消3年以内(含3年)相关资格。
    一、受托管理机构的违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管理资格;
    (二)内部管理混乱,影响受托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三)重大事项未及时报告;
    (四)存在管理过失,造成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
    (五)设租寻租、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私分受托管理的科研资金;
    (六)隐瞒、包庇科学技术活动中相关单位或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七)不配合监督检查或评估评价工作,不整改、虚假整改或整改未达到要求;
    (八)违反任务委托协议等合同约定的主要义务;
    (九)违反国家科学技术活动保密相关规定;
    (十)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相关违规行为。
    二、受托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管理失职,造成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
    (二)设租寻租、徇私舞弊等利用组织科学技术活动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承担或参加所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
    (四)参与所管理的科学技术活动中有关论文、著作、专利等科学技术成果的署名及相关科技奖励、人才评选等;
    (五)未经批准在相关科学技术活动实施单位兼职;
    (六)干预咨询评审或向咨询评审专家施加倾向性影响;
    (七)泄露科学技术活动管理过程中需保密的专家名单、专家意见、评审结论和立项安排等相关信息;
    (八)违反回避制度要求,隐瞒利益冲突;
    (九)虚报、冒领、挪用、套取所管理的科研资金;
    (十)违反国家科学技术活动保密相关规定;
    (十一)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相关违规行为。
    三、科学技术活动实施单位的违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在科学技术活动的申报、评审、实施、验收、监督检查和评估评价等活动中提供虚假材料,组织“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
    (二)管理失职,造成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
    (三)无正当理由不履行科学技术活动管理合同约定的主要义务;
    (四)隐瞒、迁就、包庇、纵容或参与本单位人员的违法违规活动;
    (五)未经批准,违规转包、分包科研任务;
    (六)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转移、私分财政科研资金;
    (七)不配合监督检查或评估评价工作,不整改、虚假整改或整改未达到要求;
    (八)不按规定上缴应收回的财政科研结余资金;
    (九)未按规定进行科技伦理审查并监督执行;
    (十)开展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的科学技术活动;
    (十一)违反国家科学技术活动保密相关规定;
    (十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相关违规行为。
    四、 科学技术人员的违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在科学技术活动的申报、评审、实施、验收、监督检查和评估评价等活动中提供虚假材料,实施“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
    (二)故意夸大研究基础、学术价值或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社会经济效益,隐瞒技术风险,造成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
    (三)人才计划入选者、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聘期内或项目执行期内擅自变更工作单位,造成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
    (四)故意拖延或拒不履行科学技术活动管理合同约定的主要义务;
    (五)随意降低目标任务和约定要求,以项目实施周期外或不相关成果充抵交差;
    (六)抄袭、剽窃、侵占、篡改他人科学技术成果,编造科学技术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
    (七)虚报、冒领、挪用、套取财政科研资金;
    (八)不配合监督检查或评估评价工作,不整改、虚假整改或整改未达到要求;
    (九)违反科技伦理规范;
    (十)开展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的科学技术活动;
    (十一)违反国家科学技术活动保密相关规定;
    (十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相关违规行为。
    第九条 科学技术活动咨询评审专家的违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咨询、评审、评估、评价、监督检查资格;
    (二)违反回避制度要求;
    (三)接受“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
    (四)引导、游说其他专家或工作人员,影响咨询、评审、评估、评价、监督检查过程和结果;
    (五)索取、收受利益相关方财物或其他不正当利益;
    (六)出具明显不当的咨询、评审、评估、评价、监督检查意见;
    (七)泄漏咨询评审过程中需保密的申请人、专家名单、专家意见、评审结论等相关信息;
    (八)抄袭、剽窃咨询评审对象的科学技术成果;
    (九)违反国家科学技术活动保密相关规定;
    (十)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相关违规行为。
    五、 第三方科学技术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科学技术活动相关业务;
    (二)从事学术论文买卖、代写代投以及伪造、虚构、篡改研究数据等;
    (三)违反回避制度要求;
    (四)擅自委托他方代替提供科学技术活动相关服务;
    (五)出具虚假或失实结论;
    (六)索取、收受利益相关方财物或其他不正当利益;
    (七)泄漏需保密的相关信息或材料等;
    (八)违反国家科学技术活动保密相关规定;
    (九)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相关违规行为。
    法律依据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
    第十六条 采取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九)项处理措施的,违规行为未涉及科学技术活动核心关键任务、约束性目标或指标,但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对违规单位取消2年以内(含2年)相关资格,对违规个人取消3年以内(含3年)相关资格。
    上述违规行为涉及科学技术活动的核心关键任务、约束性目标或指标,并导致相关科学技术活动偏离约定目标,或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对违规单位取消2至5年相关资格,对违规个人取消3至5年相关资格。
    上述违规行为涉及科学技术活动的核心关键任务、约束性目标或指标,并导致相关科学技术活动停滞、严重偏离约定目标,或造成特别严重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对违规单位和个人取消5年以上直至永久相关资格。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21: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