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制职工是什么 |
释义 | 劳动合同制职工是指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一种用工制度。入职没有劳动合同是违法的,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是为了维护劳动者和当事人的权益,具有法律效力。劳动合同制的员工是指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 法律分析 一、关于劳动合同制职工是什么 劳动合同制职工指的是用工单位和劳动者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者在劳动就业期间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一种用工制度。是对过去固定工制度的改革。中国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规定企业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指标内招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的工人,除国家另有特别规定者外,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 二、入职没有劳动合同怎么办 首先,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当然是违法的。 如果现在要补签劳动合同,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一个问题,劳动合同签订日期,这个很重要,最好写补签的时间,而不要写刚到公司工作的时间。签订日期与劳动合同期限是两个问题,劳动合同期限可以往前写几个月都没有关系,如果不往前写也没关系。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未签劳动合同能引起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成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入职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是符合规定的,但如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入职一个月内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签订主要是为了维护劳动者和当事人的权益,劳动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依法是对当事人以及第三人具有约束力的。因此劳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需要注意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否规范,符合法律的标准。劳动合同制的员工指的就是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 结语 劳动合同制职工是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用工制度。补签劳动合同是可以的,但要注意签订日期,最好写补签时间而非刚到公司的时间。若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支付二倍工资。未签劳动合同可引起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成立。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入职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符合规定,若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者可要求签订。劳动合同的签订是为维护当事人权益,具有法律效力,需注意合同内容是否规范、符合法律标准。劳动合同制员工即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的种类】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基本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