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应对屡教不改的酒驾者? |
释义 | 酒驾的危害与心理误区。酒驾者常自以为没醉、车技高超、侥幸心理作祟。然而,酒精会使人神经迟钝,经验并不能抵消酒驾风险。酒驾不仅违法,更危及他人和自身安全。禁止酒驾的目的在于保护生命安全和维护交通秩序。交警检查只是一种手段,不酒驾应是职业道德和尊重生命的基本意识。酒驾行为将受到法律严惩,包括罚款、拘留和吊销驾驶证等。 法律分析 酒驾第一次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酒驾的心理 一是自以为没有醉。半斤不脸红,一斤不心跳,二斤倒不了!酒驾者都有超乎寻常的“自信”,觉得自己就是喝了酒,也能把车开到目的地;就是喝了酒,在遇上突发的事情时,也能从容应对和处理。他们显然已经忘记了酒精会使人神经麻痹、迟钝的亘古不变的真理。等出了车祸,悔之晚矣。 二是自以为经验老到,车技高超。同样是山东省的一项数据表明:1年以下驾龄的很少酒后驾车,大量的酒驾行为出现在驾龄在5到20年的司机身上。岂不知,酒精入体之后,它并不认得你有几年驾龄。而事故却恰好会因为驾龄高、自持高,从而重视度低、防范心理差而多发。 三是侥幸心理作祟。有些司机酒驾,总以为“不会那么巧被交警撞上”,或者在节日之前,觉得“交警也要过节”,认为过节相关检查就会少,于是借着酒劲儿开车上路。这种心理其实忽略了一个最起码的前提:检查酒驾、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其实并不是目的,禁止酒驾的目的是保护他人和驾驶员本人的生命安全,维护交通秩序、社会秩序。有交警检查,司机要做到不酒驾,就算没有交警查,不酒驾也应该是一个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尊重生命的主动意识。 结语 酒驾的危害不容忽视,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酒驾将受到严厉处罚,包括暂扣驾驶证和罚款等。然而,一些酒驾者却存在错误的心理认知。他们自以为没有醉,自认为车技高超,或者抱着侥幸心理。这些心理都是危险的,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巨大风险。酒驾不仅违法,更是对生命安全的不尊重。无论是否有交警的检查,不酒驾应成为每个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和自觉意识。让我们共同遵守交通法规,保护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依据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21修订):第五章 机动车驾驶人管理 第三节 校车驾驶人管理 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并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核查,确认申请人无犯罪、吸毒行为记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及相应车型,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