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房产证和土地证密不可分。从法律角度来讲,房产证和土地证是房主拥有该房产以及 土地使用权 的证明,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土地证 ,就意味着房主不具备对该土地的使用权,那么在该土地被被人侵占的时候,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土地使用权证 又称 国有土地使用权 证,是指经土地使用者申请,由城市各级人民政府颁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该证主要载明土地使用者名称,土地坐落、用途,土地使用权面积、使用年限和四至范围。 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号可以去土地辖区土地管理局查询。一般在开发商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会有《 国有土地使用证 》。就是说开发商有项目规划了,政府许可了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然后方可使用该土地,所以颁发《国有 土地使用证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购置房地产时只是取得相应的土地使用权。人们通常对土地使用权问题是漠视的,并想当然地认为土地是房屋的附属,取得了房产的所有权即取得了土地使用权。其实, 房产所有权 和房产土地使用权之间并无法律上当然的附属关系。如果忽视土地使用权,势必会给住宅地产购置及交易带来风险。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有房照和土地使用证也即意味着,公民有房屋的所有权以及处分权,故而是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将房屋进行出售的。但是,对于农村 集体经济组织 来说,若欲售卖,必须确保另一方当事人属于本经济组织的成员。 法律客观: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三条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依照本法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第四十条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