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有效治理互联网金融犯罪 |
释义 | 1、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规制。 检讨互联网金融犯罪在一段时间里高发的成因,能够明显看出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强规制的必要性。比如,从“P2P”网络平台的异化过程,就能够看到这种必要性。前两年一度乱象丛生的“校园贷”,也存在规制不力的问题。一想到“规制”,就采取“堵”“压”“封”的方式,是不符合互联网规律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相关企业应当在刑事合规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即充分了解从事互联网金融可能带来的犯罪风险和刑事法律风险,并将其作为内部合规管理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2、有关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刑事法律应当继续完善。 法律还存在不适应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短板”。在刑事实体法方面,对于现行金融犯罪(刑法典分则第三章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中的一些规定,有必要考虑,应否结合网络空间的变化进行调整,或者增设新的犯罪类型。现在有的网络平台提供高利贷业务,这本身就是为法律所不容许的,对于从事高利贷业务、情节恶劣的行为就应考虑予以犯罪化。 3、关注隐性的互联网金融犯罪问题。 网络“非吸”类刑事案件属于显性的,相对容易被发现,司法机关认定事实也比较容易,对于隐性的互联网金融犯罪,则不仅不易发现,而且即便进入司法程序,也会出现定罪难的问题。最典型的隐性互联网金融犯罪就是洗钱罪。可以说,利用互联网平台、网络工具进行洗钱,是常见多发的互联网金融犯罪,但在司法实践中,实际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却极少。 4、建立互联网金融犯罪的预警机制。 以目前的网络技术手段而言,发现并及时制止互联网金融犯罪并非难事,但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尚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互联网金融犯罪的预警机制。建立这一机制,主要应考虑四个问题:谁来建立?谁来管?如何管?如何协调不同机构?从目前管理体制看,有必要整合公安部门、金融主管部门和互联网管理部门的力量,合力构建这一机制。 随着互联网的越来越普及,有关互联网金融犯罪的事件越来越多,特别是犯罪分子利用掌握的互联网技术来对有关违法事实进行实施的行为,是需要严格基于实际的涉案事实后果来进行判决处理的,具体情况应当由法院来进行判决。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