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诬告陷害罪如何认定?
释义
    (一)本罪与诽谤罪的界限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3、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二)本罪与报复陷害罪界限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后者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报复的目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
    成立诬告陷害罪,也是要求符合规定的立案标准才行,否则的话单纯的诬告陷害行为,顶多就是按照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并不会上升到刑事犯罪的层面。而在被认定构成本罪之后,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对行为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是造成了严重后果的,则就是在3-10年有期徒刑之间追究刑事责任。
    一、侮辱罪和诽谤罪有什么区别
    1、客观方面表现不同
    侮辱罪: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诽谤罪: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注意:侮辱罪和诽谤罪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个人。
    2、犯罪手段是不同的
    前者是公然进行的,包括可能使用的暴力;而后者只能以言语、文字方式来进行的。前者不需要有捏造事实的过程,只要有公然侮辱的行为,情节就够了,而后者必须有捏造他人事实,并公开扩散两个行为。
    3、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
    行为人是出于故意,并具有贬低、破坏他人人格、名誉的目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9 1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