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 | 弃养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是什么? |
| 释义 | 弃养罪主要表现为故意拒绝扶养义务,动机多样,包括视老人为累赘、离婚不予抚养子女、创造再婚条件、逼迫离婚等。遗弃者出于极端自私自利或卑鄙动机。 法律分析 弃养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把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有的借口已离婚对所生子女不予抚养:有的为创造再婚条件遗弃儿童;有的为了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妻子或者丈夫等。总之,遗弃者都是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思想或者是其他卑鄙动机。 拓展延伸 弃养罪的法律责任和刑罚措施是什么? 弃养罪是指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故意或过失地放弃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和照料责任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弃养罪的犯罪行为,法律会给予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刑罚措施。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被害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并要求恢复抚养关系。在刑事责任方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将面临刑事审判和可能的刑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的具体判决将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来决定。弃养罪的法律责任和刑罚措施的存在旨在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益,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结语 弃养罪是一种严重侵害未成年子女权益的行为,其主观表现为故意拒绝承担抚养义务。不论出于何种动机,如将老人视为累赘、拒绝抚养离婚所生子女、遗弃儿童以谋求再婚条件、逼迫对方离婚等,遗弃者都是出于极端自私自利或其他卑鄙动机。弃养罪在法律上受到明确的制裁,包括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这些法律责任和刑罚的存在旨在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益,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