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参与度赔偿问题 |
释义 | 1、既有损伤又有疾病,后果完全由损伤所造成,疾病未起作用,损伤与后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为100%。 2、既有损伤又有疾病,后果主要由操作所造成,疾病只起辅助作用,则损伤与后果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为70~90%。 3、既有损伤又有疾病,两者单独存在都不能造成目前的后果,或者在造成目前后果的作用上同等重要,难分主次,则损伤与目前后果之间系界限型因果关系,为40~60%。 4、既有损伤又有疾病,损伤是诱发或加重因素,即损伤比较轻微,对人体没有大的危害,但能诱发或促进疾病的发作,则损伤与目前后果之间系间接因果关系,为10~30%。 5、既有损伤又有疾病,若后果完全由疾病所致,则损伤与后果之间无因果关系,为0%。 一、医疗纠纷赔偿如何计算的 一、医疗纠纷赔偿的计算方式如下: 1、医疗费赔偿金额等于发生医疗费用,不含原发病医疗费用的预期医疗费用; 2、误工费赔偿金额等于误工时间乘以收入标准,即患者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 3、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于住院时间乘以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 4、陪护费赔偿金额等于陪护天数乘以陪护人数乘以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5、伤残生活补助费赔偿等于伤残等级乘以医疗事故发生地的居民年平均生活费乘以赔偿期限; 6、残疾用具费赔偿金额等于普及型器具的费用; 7、丧葬费赔偿金额等于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6个月; 8、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等于被抚养人的人数乘以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乘以抚养年限; 9、交通费赔偿金额等于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单据数额之和; 10、住宿费赔偿金额等于住宿天数乘以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 11、精神损害抚恤金赔偿金额等于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乘以年限,死亡最长不超过6年,残疾最长不超过3年; 12、死亡赔偿金等于事故责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人均收入乘以20年。 二、医疗侵权的构成要件如下: 1、医疗侵权行为主体是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非法行医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触犯刑律,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也应承担民事责任。因非法行医的行为人不具备订立医疗合同的民事主体资格,这种民事责任性质,不应理解为违约责任,而应理解为侵权责任,可依照侵权行为法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2、医疗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是过错原则。考虑到举证的难易,同时也考虑因过错的医疗行为而遭受侵害的患者能获得更多的赔偿机会,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行为是否存在过失、医疗行为是否符合医疗常规、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应由医疗机构负举证责任; 3、有损害事实的发生。过错的医疗行为已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如致死、致残或给患者造成不必要机体组织损伤等; 4、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所受的损伤后果有因果关系。因医疗行为本身具有损害性特点,病员本身既存的病理性改变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可能也有一定的作用,患者现存的损害后果往往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所谓的多因一果。在分析过错的医疗行为与既存疾病在损害后果的作用力时,不能忽视患者原有疾病对损害后果作用力。多因一果的损害赔偿之诉,在判断原因事实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关系时,日本法医学家渡边富雄与其他学者所采用损伤参与度,值得我们借鉴。所谓的损伤参与度是指损伤、既存疾病与现存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定量比例制的方法来判断、确定责任的划分与承担。 三、解决医疗纠纷的方式如下: 1、协商。医患双方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就医疗纠纷的解决方案进行沟通、谈判取得一致意见。协商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履行,对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履行; 2、调解。纠纷双方当事人,在第三方的协调、帮助、促进下,进行谈判、商量取得一致意见,消除争议,解决医疗纠纷。第三方在尊重双方当事人意思的前提下,以促成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调解协议,该协议具有法律法律的效力,任何一方不履行,对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履行; 3、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当事人可以自其知道其身体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当事人应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如果医疗机构是直辖市的,应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4、诉讼。人民法院在医患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医疗纠纷案件。一般是在协商、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当事人选择的最后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 总之,医疗纠纷赔偿的计算要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法律规定的金额进行赔偿。解决医疗纠纷,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医患当事人可以不经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医疗事故责任构成 (一)医疗机构或其工作人员在主观上必须有过失 在这里,过失就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应负注意义务的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 (二)医疗机构或其工作人员有违法违规行为 在这里,法律泛指宪法、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的法律文件。诊疗规范、常规不仅包括法律法规以及规章中规定的规范,也包括医疗单位内部制定的具体操作规程。如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律、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技术要求等,即使造成了事实上的损害结果,也无需承担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 (三)必须有人身损害的事实发生,且该人身损害应当达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的损害程度 这里所说的损害事实,是指因医方违反其注意义务的行为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后果。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并不是诊疗过程中造成的所有人身损害后果都属于损害事实,而是必须符合以下损害后果的才属于医疗事故的损害后果包括: 1、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2、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3、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4、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这几种情况。 同时第4条将其他损害后果限定在明显的程度上,也就是说,除死亡、残废、功能障碍外的其他人身损害,必须达到明显程度才构成医疗事故,若损害不明显则不构成医疗事故。 (四)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必须有因果关系 在这里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违规过失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导致患者人身损害后果发生的原因。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